夜市的由來如下︰
1、農業社會交通不便,物質缺乏,村民消費能力低、固定式的商店稀少,流動的臨時攤販多,在村民整日勞動,罕有休閒的情況下,由趕集、湊熱鬧、討價還價、東挑西選的購物形
式中,轉化為今日休閒消的形式。
2、台灣的夜市最早在舊都市中心(如台北市的大稻埕)出現,它們 由小吃攤的聚集逐漸聚市
而形成夜市。因此夜市開始在台灣形成時 ,即以每晚皆開市的的型態出現,而非由趕集式
的「定期市」逐漸 增加開市日期轉變而來。現今在都會區邊緣及鄉下地區盛行的流動 夜市
(即定期市)則是1970年代後期交通發達後才盛行的現象。 夜市在台灣勞力密集、小型資
本為主的製造業於1960年代興起後 開始快速成長,70年代中期的石油危機所造成的訂單退
貨更促使夜 市成為切貨及低價品的銷售中心,今天夜市除了依舊是外銷製造業 瑕疵品銷售
的管道外,更是島內無數以國內市場為主之小型製造廠 所賴以維生之銷售網絡。
參考資料:http://design.view.org.tw/stu323/from.htm
網路傳播設計
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
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
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
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
訂閱:
文章 (Atom)